在2025年7月4日清晨,乌克兰首都基辅遭受了自俄乌战争开始以来最为猛烈的空袭。这场袭击中,俄罗斯军队动用了多种先进武器系统,包括“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股王配资网站,以及来自伊朗的“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整个轰炸行动持续了长达11小时,基辅的天空在巨大的火光和轰鸣声中显得格外阴沉。
这次攻击主要集中在基辅的茹良尼国际机场和瓦西里科夫空军基地,尤其是第40战术航空旅的基地机场遭到了重点打击。当时,现场的居民们纷纷报告听到至少20次剧烈的爆炸声,防空火力在天空中闪烁,巨大的火光几乎照亮了整个夜空。乌克兰的防空部队虽竭尽所能进行拦截,但依然有多枚导弹突破防线,击中目标,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这一轮大规模的空袭正值两个关键事件发生之后:首先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通话;其次是俄罗斯海军副司令米哈伊尔·古德科夫少将不幸在前线阵亡。古德科夫少将在担任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第155旅的旅长期间表现出色,他的阵亡无疑在俄军内部造成了士气上的重大打击。
展开剩余57%与此同时,有消息传出美国方面在波兰拦截了原计划援助乌克兰的一批军事物资。这一批物资包括92枚AIM-9空空导弹、30枚“爱国者”-3型防空导弹和大量炮弹等。这一事件不仅突显了美国与乌克兰之间援助关系的潜在变化,也为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军队这次特别针对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展开了系统性的打击。随着乌克兰防空导弹储备的迅速消耗,尤其是单价高达300万美元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几乎难以补充,而俄罗斯使用的“沙赫德-136”无人机成本仅为1万美元,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使得乌克兰面临严峻的局面。
军事专家们指出,俄军近期大幅增加了自杀式无人机的使用,甚至为这些无人机装配了类似于二战时期“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呼啸装置,以增强对敌方的心理威慑效果。这次空袭恰逢美国独立日进行,也被广泛解读为对乌克兰及其西方支持者发出的一个政治信号。
随着俄乌战争的深入,冲突双方不仅在军事领域展开交锋,同时也在外交舞台上进行着激烈的博弈。俄罗斯似乎意图通过不断施加军事压力来迫使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在谈判中做出妥协,而乌克兰则在积极努力保持其防空能力的同时,争取获取更多来自西方的军事援助,以便维持当前的战局。
发布于:天津市掘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